餘秋雨作品讀後感300字
在我國的當代文壇中,餘秋雨的散文應該說是獨樹一幟。一直以來,很多學者對於他的散文特色和風格進行瞭一系列的研究。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餘秋雨作品讀後感300字,希望大傢喜歡。
餘秋雨作品讀後感300字篇一:何謂文化讀後感
文化到底是什麼?古今中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據餘秋雨先生統計,從英國學者泰勒開始,關於文化的定義就有二百多個。在他看來,這些定義令人眼花繚亂又言不及義,即使硬著頭皮全部看完,對文化還是茫無頭緒。
有鑒於此,餘秋雨在《秋雨時分》談話節目中公佈瞭自己的文化定義:“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他認為這個定義是全世界最簡短的,言外之意大約也是最明瞭的,似乎頗有得意之感。不過在我看來,它既不夠簡短,也很不明瞭。
典型的精英語言,什麼生態共同體啊,集體人格啊,從概念到概念,使我等草根越看越糊塗。秋雨能定義,咱老百姓就不能自己定義瞭?這或許與阿Q心理不太相同。精英有精英的語言,草根也應該有草根的語言。
在我看來,所謂文化,就是人化,美化,文明化。啊啊,比餘秋雨還簡短。
餘秋雨作品讀後感300字篇二
讀著《餘秋雨散文》,就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書。書裡更有人間百態,有愛恨情仇讓人們去品味,去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升華。
初次接觸他的文章,是語文課本上那一篇《信客》。讀畢,平淡的語調,樸實的語言卻描繪得如此生動,令我不經心生敬佩。專業點說,就是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餘秋雨的散文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餘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瞭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瞭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瞭張力,富有瞭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