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作品讀後感
餘秋雨散文通過大膽創新,以強烈的人性關懷、深刻的歷史反思、沉重的文化憂患而深受讀者的青睞。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餘秋雨作品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餘秋雨作品讀後感一
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想必早已成為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這部散文集也確實匯聚瞭他很大的心血,這部散文集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餘秋雨親身的遊歷之作。當然之所以成為經典,並不是因為類似於遊記的散文給我們描述瞭中國壯美的河川大山,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而是向我們揭示瞭更深一層的含義,餘先生在每遊過一個勝地之後都會向我們展現那裡不為人知的一面,並以犀利的筆觸,客觀的評價,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讀過《文化苦旅》之後,發現自己喜歡的文章有很多,《陽關雪》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寫的十分的灑脫,以一個文人的視角抒發瞭對古代文人墨客的景仰和慨嘆之情。王維的《渭城曲》描寫的就是陽關的情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正是這首詩激起瞭餘秋雨去尋找陽關遺址的熱情。
他在出發之前,向住在陽關附近的老人仔細詢問過。但老人給他的答復隻是那個地方沒什麼好看的、也很難找,平時是很少有人去的,隻是一些文人會辛辛苦苦的到那裡去緬懷一下古跡。而且現在又在下雪,去那裡是很受苦的。可餘秋雨還是義無反顧地鉆進雪裡,沖著陽關的方向走去。老人是不可能體會到餘先生作為一個文人墨客對聖地的崇拜之情的,所以老人的勸阻也不能單純的說成今人對古人的漠然,隻是他與餘先生所處的精神境界不同罷瞭。當然,餘先生去那裡不單單是尋找一下王維當年送別友人的足跡,他還要把自己的感情用筆墨的形式記錄下來,創造出一種與古人不同的意境。
來到陽關舊址,他完全被那種壯闊、雄渾的景象所觸動,寫下瞭“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瞭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瞭侏儒。”這樣的描寫給人無限的遐想,也喚起人們對陽關的向往。陽關的天氣也是變化無常,不一會兒雪就停瞭,天陽也出來瞭,更廣闊的畫面呈現在餘先生的眼前,經過一番察看,他認定陽關這裡曾經是個古戰場。不知有多少士兵在這裡奮力廝殺,倒在血泊中,他們沒有在歷史上哪怕留下一個名字,但他們的墳塚將會作為歷史的駐腳永遠不會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