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的作品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傢、文化史學傢、散文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餘秋雨的作品的內容,歡迎閱讀!
《白蓮洞》原文:
寫完《柳侯祠》,南去20裡,去看白蓮洞。
先30餘年,兩位古人類學傢到這裡作野外考察。他們拿著小耙東掘掘、西挖挖。突然,他們的手停住瞭,在長時間的靜默中,3萬年悄悄回歸,人們終於知道,這個普通的溶洞,曾孕育過遠古人類的一個重要系脈。
今天,至少亞洲的許多人類學傢都在研究他們的種族與“白蓮洞人”的血緣關系。更浪漫的學者甚至把聯系的長線拉上瞭南美洲的地圖。
在我看來,諸般學問中,要數考古學最有詩意。難怪不少中外大詩人兼通此道。白蓮洞要末不進,進去便是半個詩人。
我走進洞口。
不知是哪一天,哪一個部落,也偶然走進瞭洞口。一聲長嘯,一片歡騰。他們驚懼地打量過洞內黑森森的深處,野獸的鳴叫隱隱傳出。他們疑慮地仰望過洞頂的鐘乳石,不知它們會帶來什麼災禍。但是,不管瞭,握起尖利的石塊朝前走,這裡是該我們的傢。
洞內的猛獸早已成群結隊,與人類爭奪這個天地。一場惡鬥,一片死寂。一個部落被吞沒瞭,什麼也沒有留下。又不知過瞭多少年月,又一個部落發現瞭這個洞穴,仍然是一場惡鬥,一片死寂。終於,有一次,在血肉堆中第一個晃晃悠悠站起來的,是人而不是獸。人類,就此完成瞭一次占有。
我跌跌撞撞往裡走。
有聲響瞭。頭頂有“吱吱”的叫聲,那是蝙蝠,盤旋在洞頂;腳下有“喇喇”的水聲,那是盲魚,竄遊在伏流。洞裡太黑,它們都失去瞭,瞎撞瞭多少萬年。洞邊有火坑遺跡,人在這裡點燃瞭火炬,成瞭唯一光明的動物。深深的黑洞在火光下映入瞳孔,這一人種也就有瞭烏黑的眼珠。
想起瞭一篇作品《野古馬》,寫成吉思汗留下的一個馬群始終活著,奔馳遊觀,直至如今。蝙蝠和盲魚也該是先民留下的夥伴吧?那末,我是在探尋祖宅。要與蝙蝠和盲魚對話,實在顯得矯情;但是,我直盯盯地看著它們,確也心事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