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樂鄉縣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描寫瞭詩人在征途中的所見所感,抒發瞭濃烈的思鄉之愁。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晚次樂鄉縣》
作者: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晚次樂鄉縣》註釋:
⑴杳(yǎo咬):無影無蹤。
⑵噭(jiào叫)噭:號叫聲,這裡指猿啼聲。
《晚次樂鄉縣》意思:
故鄉已經遙遠的看不到邊際,太陽西垂暮色來臨時,我一個人在征途。 (這裡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瞭故鄉,(一個人走的)道路終於進入邊遠的小城。
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為何此時心中充滿無限惆悵,(隻聽見)猿猴在夜色裡嗷嗷的鳴叫。
《晚次樂鄉縣》寫作背景:
陳子昂詩多以思理深邃、質樸勁健見長,此詩卻以情景交融、韻味悠長見勝,在陳詩中別具一格,值得重視,由此也可見陳子昂藝術才能的多面性。
《晚次樂鄉縣》鑒賞:
詩題中的樂鄉縣,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裡。從詩中所寫情況看來,此篇是詩人從故鄉蜀地東行,途經樂鄉縣時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聯說,故鄉早已在遠方消失,暮色蒼茫之中自己還在孤獨地行進著。“杳”,遙遠。詩人從“故鄉”落筆,以“日暮”相承,為全詩定下瞭抒寫“日暮鄉關何處是”(崔顥《黃鶴樓》)的傷感情調。首句中的“杳無際”,聯系著回頭望的動作,雖用賦體,卻出於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時還在趕路,本已夠淒苦的瞭,何況又是獨自一人,更是倍覺淒涼。以下各聯層層剝進,用淡筆寫出極濃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