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喜遇王處士 王績
《秋夜喜遇王處士》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的頭兩句“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主要寫詩人在耕作一天之後的晚歸途中,與王處士相遇。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秋夜喜遇王處士》
作者:王績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秋夜喜遇王處士》註釋:
①處士:對有德才而不願做官隱居民間的人的敬稱。
②北場:房舍北邊的場圃。
③蕓藿(huò):鋤豆。蕓,通“耘”,指耕耘。藿,指豆葉。
④東皋(gāo):房舍東邊的田地。皋,水邊高地。
⑤刈(yì):割。
⑥黍(shǔ):即黍子。單子葉禾本科植物,生長在北方,耐幹旱。籽實淡黃色,常用來做黃糕和釀酒。
⑦螢:螢火蟲。
《秋夜喜遇王處士》意思:
在屋北的菜園鋤豆完畢,又從東邊田野收割黃米歸來。
在今晚月圓的秋夜,恰與老友王處士相遇,更有穿梭飛舞的螢火蟲從旁助興。
《秋夜喜遇王處士》寫作背景:
貞觀初年,王績棄官回鄉。他心念仕途,卻又難以顯赫發達,便歸隱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此詩即為作者歸隱期間所作。
《秋夜喜遇王處士》鑒賞:
前兩句寫農事活動歸來。北場、東皋不過泛說屋北場圃傢東田野並非實指地名。“東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詩句點明歸隱躬耕身分。蕓(通“耘”)藿就是鋤豆,它和“刈黍”一樣都是秋天農事活動。這兩句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但這種隨意平淡語調和舒緩從容節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慣和一片蕭散自得、悠閑自如的情趣。王績歸隱生活條件優裕。參加“蕓藿”、“刈黍”一類田間勞動,隻是他田園生活一種輕松愉快的點綴。這種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諧平衡,是下兩句所描繪“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與條件。“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帶著日間田野勞動後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欣然自適,兩位鄉居老朋友在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瞭。這一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輝映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