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載芟
《載芟》是《詩經》裡面《頌·周頌》中的一首古典詩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詩經 載芟,以供大傢閱讀。
詩經 載芟原文
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強侯以。有嗿其饁,思媚其婦,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實函斯活,驛驛其達。有厭其傑,厭厭其苗,綿綿其麃。載獲濟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禮。有飶其香。邦傢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
詩經 載芟譯文
除草又除雜樹,接著耕田松土。千雙農夫鋤草,走向低田小路。傢主和他的長男,跟著許多子弟,個個都是好漢。送飯的說說笑笑,婦女人人美好。男子幹勁旺盛,犁鍬鋒利有刃。開始耕種南畝,播下各種禾谷。種子生氣內蓄,苗兒連續出土。傑出的苗兒特美,一般的整整齊齊。薅草頻繁細密。收獲累累眾多,眾多糧食堆積,堆積千億萬億。用來釀造酒醴,奉祭先祖先妣,供應各種祭禮。祭筵酒氣芬芳,邦傢光大盛昌。酒香伴著椒香,老人長壽安康。這景象超過希望,有今天何曾料想,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詩經 載芟賞析
這篇詩是周王在秋收後用新谷祭祀宗廟時所唱的樂歌。它創作的時代,從詩的內容、在《周頌》中的編排及其藝術風格來看,當在成王之後,晚於《臣工》、《噫嘻》等篇。全詩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韻,是《周頌》中最長的一篇,也是幾篇有韻詩中用韻較密的一篇。它的內容記述瞭西周前期農業生產的一些情況,也是歷來被歷史學傢重視的篇章。它為研究西周社會形態,瞭解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提供瞭可信的資料,在現代,它的歷史文獻價值,要超過文學價值。
全詩雖未分段,其敘事自成段落,層次清楚,依次敘述以下內容:
首四句寫開墾。描寫瞭有的割草,有的刨樹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佈低窪地、高坡田,呈現熱烈的春耕大生產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單釋為除田間雜草,與“耕”合用則泛指農田作業。開墾時重在耕(翻掘土壤),這裡是為瞭用韻,略為“耘”,實即“千耦其耕”。所謂“耦耕”,是上古一種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如何並力,可有幾種形式,如挖掘樹根,宜對面合作;開溝挖壟,不妨並肩;蓋使用耒耜翻地,必須一推一拉。這裡言“千耦”,是言極多,從低窪地到高坡田,遍佈田野,開墾面積多,出動的勞動力多,這隻可能是有組織、有領導的集體性質的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