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讀後感

汪曾祺的文學作品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有著獨特的美學理想和風格追求。他的作品能夠橫空出世並且占據一席之地,必然有其堅實的理論支撐。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汪曾祺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汪曾祺讀後感一: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把感情放在一粒塵埃上。”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合上書的心情,實在是再好不過的瞭。潔白的封面略是一點粗糙,點點紅粉染綴其中一角,幾根粗細不一的黑色水墨枝條穿插其間,輕輕撫摸,仿佛梅香已然。
我們說,散文,有松散的形式。那我想,汪先生的散文可謂是真的“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文字質樸平淡,仿佛隻是在娓娓道來,道傢常,講故事。從書畫到文學,從文學再到戲曲,更有從美食到花木果蔬,還有傢鄉與那所南菁中學。生活的一切,其實不過為這些微小細膩的事物而構造的。“夜深聞私語,月落如金盆。”就像張愛玲的一篇《私語》一般——你聽我說,我把我的故事,一一道來。
在《葡萄月令》裡,有一句話特別迷人:“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我未曾見過梨花,也不曾看過蘋果花的風采,但讀瞭這一句,我卻猶如嗅到花香,看到瞭花,她們或許開在低矮的枝頭,展開潔白的花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的這句詩早被我們吟誦瞭千百遍,而將梨花的瓣子比作是月亮,一點點彎細玲瓏,固然妙意隻增不減。那種美感在不經意間就悄悄墜入我目簾,而汪先生又並未寫下太多艷麗的辭藻都大說一通,這種微妙的感覺實在是讓我困惑。
花,是一滴墨,當你蘸上清淡的水,當淡墨悄然融合,情感濺落宣紙上,才能慢慢渲染彌漫開來。
而在《夏天》中,又好似是花園中百花起舞,各種花朵都不過輕寫一個短句:“夏天的花裡最為幽靜的是珠蘭。”“牽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好像在文字中,花兒們都換上裙裝化為豆蔻女子,各自有自己的性格與宿命,卻又各不相爭,演繹自然和諧之樂。每一朵花兒,每一顆露珠都被賦予瞭生命,在平白輕述的文字跳躍。是那樣的細微,卻又那樣的纏人。不是豪放,也不是艷麗而是情感的繾綣將美麗壓成一張張紙。撫摸書頁,仿佛仍有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