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裡季羨林的文章

我們小學學過不少季羨林先生的文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於小學裡季羨林的文章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裡季羨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傢傢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隻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傢傢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瞭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傢都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今天我又到瞭德國,剛一下火車,迎接我們的主人問我:“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麼變化沒有?”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傢傢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瞭鮮花。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瞭四五十年前,我做瞭一個花的夢,做瞭一個思鄉的夢。
小學裡季羨林的文章:清塘荷韻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裡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裡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瞭。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 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 多瞭。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 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