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季羨林散文集有感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具有濃厚的底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讀季羨林散文集有感,以供大傢閱讀。
讀季羨林散文集有感一
許久沒有在空間裡寫寫心情,有一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好久沒有見我寫的日志,隻是因為忙嗎?想必這隻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瞭。解釋的多瞭,有時候往往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最近在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從談人生到再談人生,從人世間的世態炎涼到為人處世的寬容,著實讓自己受益匪淺。回往過去的日子,留下很多的遺憾,但更多的是自己的稚嫩帶來的種種困惑。他說“人一生要處理的關系隻有三種,第一種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二種是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第三種是處理好自己的思想與感情的沖突。”我個人認為,第一件事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大傢做的最可笑的,因為我們總是以強盜式的姿態,來對待處理這兩者的關系;第二件事,是大傢每天都在忙著處理的,也是大傢最在乎的,我們就是這樣,喜歡活在別人的嘴邊,為瞭那一句並不是發自真心的稱贊,我們為之付出的是時間,那些本應該和親人、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為什麼我們總是這樣呢?寧願浪費大把的時間在陌生人或者僅僅是見面點個頭的傢夥的身上,卻不願意將部分時間用來和自己的傢人、朋友、愛人呆在一起呢?我們這是怎麼啦?第三種,會因背景、閱歷、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思想與感情的沖突是與年齡成正比的。小時候幾乎很少會在這些事情上煩惱,長大後,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或多或少的會去權衡做這件事情的利弊,往往就是這轉瞬間的思考,讓我們經歷瞭更多的心靈上的折磨,情感上的無奈。
三件看似簡單的事情,一輩子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懂得,而我的理解也是那麼的淺顯,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讀季羨林散文集有感二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瞭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范,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系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