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作品

季羨林不僅是學貫中西的東方學傢,同時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譯傢,但目前他的翻譯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視。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季羨林作品,希望大傢喜歡。
季羨林作品一:八十述懷
我從來沒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歲;如今竟然活到瞭八十歲,然而又一點也沒有八十歲的感覺。豈非咄咄怪事!
我向無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齡在內。我的父母都沒有活過五十;因此,我自己的原定計劃是活到五十。這樣已經超過瞭父母,很不錯瞭。不知怎麼一來,宛如一場春夢,我活到瞭五十歲。那裡正值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我流年不利,頗挨瞭一陣子餓。但是,我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我正在德國,我經受瞭而今難以想像的饑餓的考驗,以致失去瞭飽的感覺。我們那一點災害,同德國比起來,真如小巫見大巫;我從而順利地渡過瞭那一場災害,而且我當時的精神面貌是我一生最好的時期,一點苦也沒有感覺到,於不知不覺中沖破瞭我原定的年齡計劃,渡過瞭五十歲大關。
五十一過,又仿佛一場春夢似地,一下子就到瞭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躕。其間跨越瞭一個十年浩劫。我當然是在劫難逃,被送進牛棚。我現在不知道應當感謝哪一路神靈:佛祖、上帝、安拉;由於一個萬分偶然的機緣,我沒有走上絕路,活下來瞭。活下來瞭,我不但沒有感到特別高興,反而時有悔愧之感在咬我的心。活下來瞭,也許還是有點好處的。我一生寫作翻譯的高潮,恰恰出現在這個期間。原因並不神秘:我獲得瞭餘裕和時間。在浩劫期間,我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後來不打不罵瞭,我卻變成瞭“不可接觸者”。在很長時間內,我被分配挖大糞,看門房,守電話,發信件。沒有以前的會議,沒有以前的發言。沒有人敢來找我,很少人有勇氣同我談上幾句話。一兩年內,沒收到一封信。我服從任何人的調遣與指揮,隻敢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然而我的腦筋還在,我的思想還在,我的感情還在,我的理智還在。我不甘心成為行屍走肉,我必須幹點事情。二百多萬字的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就是在這時候譯完的。“雪夜閉門寫禁文”,自謂此樂不減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