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文章有哪些

季羨林學貫中西,堪稱著作等身。其學術領域主要在於東方學研究,深諳多國語言文字,對於文化領域的交流做出瞭卓越貢獻。季羨林的文章有哪些?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季羨林的文章,希望大傢喜歡。
季羨林的文章一:不完滿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嶽(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於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裡面。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瞭“龍禦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並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借此以不死。結果,事與願違,仍然是“龍禦上賓”嗚呼哀哉瞭。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極大,嬌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決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瞭。可這些人到瞭皇帝跟前,隻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落得一個全屍。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談不到什麼完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