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代表散文

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華,梁實秋梁實秋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傢筆戰不斷。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梁實秋代表散文,希望大傢喜歡。
梁實秋代表散文一:雪
李白句:"燕山雪華大如席"。這話靠不住,詩人誇張,猶"白發三千丈"之類。據科學的報導,雪花的結成視當時當地的氣溫狀況而異,最大者直徑三至四時。大如席,豈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個人蓋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隻要是不成災。雨雪霏霏,像空中撒鹽,像柳絮飛舞,緩緩然下,真是有趣,沒有人不喜歡。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說誰厭惡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愛斯基摩人也還利用雪塊砌成圓頂小屋,住進去暖和得很。
賞雪,須先肚中不餓。否則雪虐風號之際,饑寒交迫,就許一口氣上不來,焉有閑情逸致去細數"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梅花都不見"?後漢有一位袁安,大雪塞門,無有行路,人謂已死,洛陽令令人除雪,發現他在屋裡僵臥,問他為什麼不出來,他說:'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此公戇得可愛,自己餓,料想別人也餓,我相信袁安僵臥的時候一定吟不出"風吹雪片似花落"之類的句子。晉王子猶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然想起遠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假如沒有那一場大雪,他固然不會發此奇興,假如他自己饘粥不繼,他也不會風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於謝安石一門風雅,寒雪之日與兒女吟詩,更是富貴人傢事。
一片雪花含有無數的結晶,一粒結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個面都反射著光,所以雪才顯著那樣的潔白。我年輕時候聽說從前有烹雪論茗的故事,一時好奇,便到院裡就新降的積雪掬起表面的一層,放在瓶裡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興壺,沏大紅袍,倒在小茶盅裡,細細品啜之,舉起喝幹瞭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兩下--我一點也不覺得兩腋生風,反而覺得舌本閑強。我再檢視那剩餘的雪水,好像有用礬打的必要!空氣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車壞,時值大雪,前不巴村後不著店,饑腸轆轆,乃就路邊草棚買食,主人饗我以掛面,我大喜過望。但是煮面無水,主人取洗臉盆,舀路旁積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雖說饑者易為食,這樣的清湯掛面也不是頂容易下咽的。從此我對於雪,覺得隻可遠觀,不可褻玩。蘇武饑吞氈渴飲雪,那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