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栗子
汪曾祺作為一個當代中國文人堅定守望中國古典審美品格。究其根源,本文從民族文化的自覺認同、地域歸屬的追溯認同,以及性情氣質的鑒定認同三個方面進行考證。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汪曾祺散文栗子,希望大傢喜歡。
汪曾祺散文栗子一:栗子
栗子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小刺蝟。栗有“鬥”,鬥外長瞭長長的硬刺,很紮手。栗子在鬥裡圍著長瞭一圈,一顆一顆緊挨著,很團結。當中有一顆是扁的,叫做臍栗。臍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沒有什麼兩樣。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這大概都是為瞭對付松鼠而長出來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隻是栗殼很不好剝,裡面的內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籃裡,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瞭“風栗子”。風栗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不像吃生栗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賈寶玉為一件事生瞭氣,襲人給他打岔,說:“我想吃風栗子瞭。你給我取去。”怡紅院的簷下是掛瞭一籃風栗子的。風栗子入《紅樓夢》,身價就高起來,雅瞭。這栗子是什麼來頭,是賈蓉送來的?劉老老送來的?還是寶玉自己在外面買的?不知道,書中並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較多。我的傢鄉原來沒有炒栗子,隻是放在火裡烤。冬天,生一個銅火盆,丟幾個栗子在通紅的炭火裡,一會兒,砰的一聲,蹦出一個裂瞭殼的熟栗子,抓起來,在手裡來回倒,連連吹氣使冷,剝殼入口,香甜無比,是雪天的樂事。不過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會炸傷眼睛。烤栗子外國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過去講究栗子是要良鄉出產的。良鄉栗子比較小,殼薄,炒熟後個個裂開,輕輕一捏,殼就破瞭,內皮一搓就掉,不“護皮”。據說良鄉栗子原是進貢的,是西太後吃的(北方許多好吃的東西都說是給西太後進過貢)。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實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鍋都支在店鋪門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時往鍋裡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殼是黏的,吃完瞭手上都是糖汁,必須洗手。栗肉為糖汁沁透,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