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中國文脈讀後感
《中國文脈》是繼《文化苦旅》之後,餘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餘秋雨中國文脈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餘秋雨中國文脈讀後感一:讀《中國文脈》
乘隙讀畢餘秋雨先生《中國文脈》,特來作結。
此書位列“餘秋雨書系”十八卷之首,有提綱挈領、開宗明義之重任。倒是我1998年遇到的《文化苦旅》,僅位列第九卷。可知此雖為後成之書,在先生心中分量卻是極重。先生今年將69歲,讀古人嘆世代風華,臨舊跡感往事來去,行萬裡成久遠之思,籍散文展樸正情懷。我年淺筆拙,隻能簡談所感,向有歷史擔當的前輩文人致敬。
文學之中,我與詩最有緣。兒時我不懂詩,初讀《新編唐詩三百首》,讀得不解風味。長大一點後,什麼詩都讀。就這樣長到17歲——那時正讀高二,冬日裡某一天,我紅衣紅褲紅靴紅帽,執飯盆快步從飯堂返回宿舍。走到澡堂子後墻之時,我突然拍拍腦瓜子,告訴自己:“哦,這就是詩啊。”從此我認為自己懂瞭詩。我也寫詩,13歲和兩個女孩結瞭詩社,關註洋娃娃也關註世界。這段詩旅18年後戛然而止。
與詩的糾葛並非解決我人生大問的單純線索,軍、史、哲等著作也凈化瞭我的心靈。如果不是有那三年,安然坐讀這些血火交織的文字,我至今仍將是當初那顆單薄頭腦。同時我感恩身邊不懈奮鬥的人們,他們以待人行事來為我定義,什麼叫做心胸與夢想。
述說以上經歷,是想說明在有所準備之後,閱讀較不易辜負著者苦心。餘先生縱橫古今,將文脈正統,聯接於品格性靈;把傳世之作,勾嵌於人生沉浮。由於情境皆活,讀者可盡覽數千年名士風采。名士之間,落筆則有輕有重。例如屈原一節,他甚至附上《離騷》全文今譯;而不可繞過的蘇軾,卻僅寥寥數語。約取之間,彰顯著者思考結論----餘先生重視的當代文人之文化重任----“拔其神質,靜候佳音”,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