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的評論3篇
你想知道大眾是怎麼評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蘭亭集序的評論,以供大傢閱讀。
蘭亭集序的評論一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瞭隸書的筆意,創立瞭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後代尊為“書聖”。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蘭亭集序》: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禊(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文章描繪瞭聚會的歡快,也反映出對於人生無常所表現出的消極情緒,文章清新自然,雖多用駢句卻並不拘謹呆板。
蘭亭集序的評論二
《蘭亭序》是東晉右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瞭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瞭他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傢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後世尊為“書聖”。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贊譽頗多:“點畫秀美,行氣流暢”,“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確實如此,傳說王羲之以後也曾再書《蘭亭序》,但均遜色於原作,所以《蘭亭序》原稿一直為王羲之視為傳傢之寶,為王氏後代收藏,傳至王羲之第七代時被唐太宗李世民“騙”入朝廷,唐太宗得《蘭亭序》後,曾詔名手趙模、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鉤摹數個亂真副本,分賜親貴近臣,之後民間也廣為臨摹,但無一勝過王的原作,所以《蘭亭序》真跡被唐太宗視為稀世珍品而最終殉葬,這更讓後世對《蘭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國書法第一帖的美名實在無可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