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紀遊詩,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於江州(今九江)。此詩說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瞭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註釋:
(1)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2)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從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間
(3)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都凋謝瞭。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開始;剛剛開始。
(7)長恨:常常惋惜。
(8)春歸:春天回去瞭。
(9)覓:尋找。
(10)不知:豈料、想不到。
(11)轉:反。
(12)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裡。
《大林寺桃花》意思: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剛剛盛放。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新遇到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沒想到春天反倒在這深山寺廟之中瞭。
《大林寺桃花》鑒賞:
該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隻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瞭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