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七言律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白居易《南湖早春》,以供大傢閱讀。
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白居易《南湖早春》譯文:
烏雲散去,風雨初停,天氣剛剛放晴,陽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湖面上漂浮的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幹,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黃鴯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
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瞭。
白居易《南湖早春》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當時作者被貶謫為江州司馬。因而詩中在寫出美好春景的同時,也表達瞭作者貶官遠方的抑鬱心情。
白居易《南湖早春》鑒賞:
白居易遭到貶謫後在江州時所留下的作品。這也是作者在江州時留下的作品。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寫南湖早春明媚動人的景物,最後兩句顯示出作者遭到貶謫後消沉鬱悶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艷,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幾個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進行瞭突出的描繪。大雨剛過,地面和湖上經過雨水的沖洗,嫵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時節,尚有冷氣襲人,而陽光返照,不僅景色秀麗,復有溫暖明快之感;山杏發,水蘋生,欣欣向榮,紅綠相映,色彩對比鮮明,是早春時節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這幅畫中不可缺少的點綴。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毫無秩序可言,顯示出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之態,故用“亂”字點出;而湖面之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地鋪在水面上的綠色草坪,故說“平鋪”。“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齊,其次它與“鋪”字合用,有平展、闊大無邊的意思,令人想見湖面的闊遠與水蘋的茂盛。四句之中,雲、雨、陽光、山杏、水蘋幾個意象的描寫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盡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來還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動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正好彌補瞭這個缺憾。因為身上雨水未幹,翅膀變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飛行;同樣由於雨水的淋澆,黃鸝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之感。然而,它們一個不顧身上雨水未幹,仍然翩翩起舞,一個雖然舌澀但也禁不住歌唱嗚叫,其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這剛剛到來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瞭。它們的飛舞和鳴叫,更增添瞭早春的嫵媚可人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