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詩人簡介】
沈全期:(656?—約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青少年時代曾事漫遊,到過巴蜀荊湘。上元中進士及第,後任考功員外郎,預修《三教珠英》,任通事舍人,轉給事中。中宗復帝位,殺張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嶺南。經儋州,過交趾,達州流放地。遇赦量移臺州錄事參軍。景龍中入修文館為學士,作文學侍從。其詩多屬應制,帶六朝綺靡文風,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時傷懷之章,尚有骨力。與宋之問齊名,世稱“沈宋”。唐代五七言律體至沈宋而定型。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朝代:唐代 作者:沈佺期
盧傢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譯文
盧傢年輕的主婦,居住在以鬱金香浸灑和泥塗壁的華美的屋宇之內,海燕飛來,成對成雙地棲息於華麗的屋梁之上。九月裡,寒風過後,在急切的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十載,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遼陽地區音信全部被阻斷,幽居在長安城南的少婦感到秋日裡的夜晚特別漫長。她哀嘆:我到底是為哪一位思而不得見的人滿含哀愁啊?為何還讓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幃帳之上?
註釋
⑴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樂府解題》:“獨不見,傷思而不見也。”
⑵盧傢少婦:泛指少婦。鬱金堂:以鬱金香料塗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傢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傢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種。因產於南方濱海地區(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舊讀 dài mèi):海生龜類,甲呈黃褐色相間花紋,古人用為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