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雜文和隨筆
雜文最能體現國人的人格變化。建國後雜文創作的幾度沉浮都清晰地反映瞭當代中國文化人格的嬗變,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最好的雜文和隨筆,希望大傢喜歡。
最好的雜文和隨筆一:閑話“玩”
玩,顧名之玩耍也,又有使用(不正當手段)之意。
本人天性不會玩,也不善玩。無論玩耍,還是玩弄其手段或心計均無此天智和特長。記得小時候,別的孩子玩遊戲、拍紙寶、捉迷藏等,自己卻不樂意積極參與,常常隻是佇立一旁看熱鬧而已。上學後,學校操場上除瞭上體育課外,很難尋到我的身影。我一直體育活動不太感興趣,至今還不會玩各種球類,也許自己生來就不喜歡體育運動。現在追想起來,還常常為之抱憾。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後,業餘時間唯有玩文字嚼書本之嗜好,雖然偶爾玩一次麻將、撲克,但那也是缺人玩不起時湊一手而已,並非感興趣。有時,看到別人不分晝夜,玩得昏天黑地,不但不羨慕,反而深感厭惡。本人更無鬥心計、耍手段之先天素質。一生在玩的領域裡,無能涉足。也許宿命決定瞭我這輩子,隻能看別人在玩,而自己卻無能玩,不會玩。
目觀現時,滿世界都在玩。玩賭、玩假、玩遊戲、玩權術、玩政治、玩陰謀、玩女人,甚至玩“生命”。現在一些在政界、商界獲得成功者可以說皆屬大玩傢。玩,當今已成為一個很時尚的字眼,是一門充滿奧妙的新學問,令多少人為之苦思深究,也令多少人為之癡迷追求。此乃輕薄世風所致也。
我素來不屑於玩,一生夙願認認真真地想做一些無愧於人生、無愧於良心的事情;踏踏實實地想幹有利於社會、有益於他人的事業。因之,一生選擇瞭育人的事業。然而,偏偏在世人眼中,自己反而成瞭一個不諳世事、不識時務、不隨潮流、愚頑不化的老“頑童”瞭。
現在,有時遽然羨慕起那些具有高明而精湛的玩術者。特別是那些擅長於玩權術、玩政治、玩心計者。每當,自己看到一個個玩權術和玩政治者,青雲直上,飛黃騰達,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時候,自慚形穢,深感枉此一生。每當看到一個個玩心計,玩陰謀者,如願以償後,那種獲益菲薄,得意忘形,幸災樂禍,自命不凡的狂態,雖內心生厭,但還是自愧不已。自幼在傢人和世人心目中,我就是一個缺心眼、太實誠的“榆木疙瘩”。妻子也常抱怨我:“別人長十個心眼,你卻連一個也沒有”。過去,我還自慰,實實在在做人是一種高尚美德,現在愈感,那隻是癡人之愚見。後來,有時常自怨,老天爺怎麼就不給自己多長一個心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