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雜文隨筆
蔡瀾與黃沾、倪匡、金庸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他秉性好吃,是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蔡瀾雜文隨筆,希望大傢喜歡。
蔡瀾雜文隨筆一:新竹貢丸
到一傢新派的所謂臺灣料理店,看見餐牌上寫著「正宗新竹貢丸」,再一次忍不住好奇心,要瞭一碗。
上桌一看,還是滲著冬菇的肉丸,唉,香港人不懂得吃臺灣菜,一直受騙至今。
真正的新竹貢丸,純豬肉制成,不含其它東西。能夠把平凡的肉漿制造成富有彈性,味道十足的,才可以進貢的呀。
新竹離臺北,近年有高速公路,四十分鐘左右車程吧?當地最出名的土產就是米粉和貢丸,前者細如發,白若雪,百食不厭。
兩種食物都可以在新竹市中心的城隍廟口大牌檔攤中吃到。第一次帶我去的木工阿貴,他說:「新竹貢丸,掉在地下,還會跳上桌子。」
我當然不信,此君抓瞭一粒,向地面大力摔去,果然跳得比桌子還高,但是吃時不小心掉落,是絕對無可能跳回來的。
貢丸比我們常吃的牛肉丸大一倍左右,像顆李。淥熟之前在中間介一刀,為燙其心,也容易咬嚼,入口感覺是很脆,富彈性,接著味道出瞭,鮮甜得很。當然有點味精,臺灣小食不下味精就像要他老娘的命,上等食物下得較少,愈低級愈多罷瞭。
一個又小又薄的陶碗剩著兩顆貢丸、湯,上面撒點蔥花,就此而已。
劣性小販為遮醜,就拚命往貢丸內加東西,冬菇貢丸就是例子,還被臺灣之外的地方公認為正宗呢。
新竹貢丸在廟口也很多傢,哪檔最好?很容易找,最多人排隊的錯不瞭,不想老遠跑去新竹,在臺北士林區的菜市也能找到一檔。恕我不寫店名和地址,產量少,生意一好影響品質,看小販兩公婆笑嘻嘻,是整副不想開連鎖店的滿足相,不介紹沒對他們不起。
蔡瀾雜文隨筆二:對談
我常說人的高低,從談話之中即能分別出來,今天重讀張愛玲和蘇青的訪問,更覺得我的話沒說錯。
有個記者約瞭她們對談,地點在張愛玲公寓,討論的是職業、傢庭和婚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