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詩句賞析:《苦寒吟》
文章分類:詩句美文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孟郊一生生活貧困,詩多啼饑號寒、傾訴窮愁的不平之鳴。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詩人一生悲涼的形象寫照。以下的古詩賞析歡迎大傢參閱!
苦寒吟
朝代:唐代 作者: 劉駕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發。
賞析
“寒”,顯然不僅僅指詩的內容多寫窮苦生涯,“瘦”,也不隻是指缺乏辭采,而是指詩的整個風貌,指表現詩的風貌的一種意境的美的類型。蘇軾沒有對“郊寒島瘦”作明確的說明,但從他的兩首《讀孟郊詩》中,可以看到他對“郊寒”的或一所指。詩是“孤芳擢荒穢,苦語餘詩騷。水清石鑿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又如煮彭覬,竟日嚼空螯。要當鬥僧清,未足當韓豪。
冬天的詩句賞析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燒膏,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 在這詩裡他用瞭三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孟郊的詩:有如清水淺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魚、彭覬,雖有滋味而乏豐腴膏肉;復如寒蟲鳴號,給人以蕭索之感。這三個比喻,都沒有明確的界說。小魚、彭覬之比,似指詩的內容不夠豐滿;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蟲悲鳴之形容,則似指郊詩感情基調之悲苦淒涼。顯然,這是蘇軾對孟郊詩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以一系列的聯想出現的。每一個聯想,雖可能由於詩的某一風格因素所印發,但其實又是對於詩的整個風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這一個個的印象造成瞭一種“清冷”的總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說的“要當鬥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與賈島相比。從“清冷”,又進一步轉移,產生“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