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傢帶來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李清照詩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詩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譯文:
清明時節,春光滿地,熏風洋洋。 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外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傢兒女們在玩鬥草遊戲。 江邊的梅子已落瞭,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
零星的雨點打濕瞭院子裡的秋千,更增添瞭黃昏的清涼。
李清照詩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根據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瑯嬛記》引《外傳》雲:“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有的詞選認為,此說“和作品內容大體符合。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回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見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有的選本則認為,“就詞的內容考察,是寫別後的思念,並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後”的情景(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詩詞選註》、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註》)。玩味詞意,比較兩說,似以後一說為勝。首先,《瑯嬛記》的記述本不可靠,如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校註》(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傢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遊事。此則所雲,顯非事實。”何況《瑯嬛記》本是偽書,所引《外傳》更不知為何書,是不足為據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就詞句本身來尋繹它的內容、推斷它的寫作背景。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隻能是詞人自述。至於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後的眼前景、心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