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 餘秋雨
餘秋雨的散文以其獨特的文化感悟對中華文化健全人格的構建進行瞭全方位、多層次的探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信客 餘秋雨,以供大傢閱讀。
信客 餘秋雨
一
我傢鄰村,有一個信客,年紀不小瞭,已經長途跋涉瞭二三十年。
他讀過私塾,年長後外出闖碼頭,碰瞭幾次壁,窮困潦倒,無以為生,回來做瞭信客。他做信客還有一段來由。
本來村裡還有一個老信客。一次,村裡一戶人傢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親在上海謀生,托老信客帶來兩匹紅綢。老信客正好要給遠親送一份禮,就裁下窄窄的一條紅綢捆紮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個人給傢裡帶來口信,說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著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著信客就栽瞭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傢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傢的一切都來自克扣。但他的傢,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
老信客申辯不清,滿臉淒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紮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著那隻傷痕累累的手找到瞭同村剛從上海落魄回來的年輕人,進門便說:“我名譽糟蹋瞭,可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
整整兩天,老信客細聲慢氣地告訴他附近四鄉有哪些人在外面,鄉下各傢的門怎麼找,城裡各人的謀生處該怎麼走。說到幾個城市裡的路線時十分艱難,不斷在紙上畫出圖樣。這位年輕人連外出謀生的人也大半不認識,老信客說瞭又說,比瞭又比,連他們各人的脾氣習慣也作瞭介紹。
把這一切都說完瞭,老信客又告訴他沿途可住哪幾傢小旅館,旅館裡哪個茶房可以信托。還有各處吃食,哪一個攤子的大餅最厚實,哪一傢小店可以光買米飯不買菜。
從頭至尾,年輕人都沒有答應過接班。可是聽老人講瞭這麼多,講得這麼細,他也不再回絕。老人最後的囑咐是揚瞭揚這隻紮傷瞭的手,說“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千萬別學我。”
年輕人想到老人今後的生活,說自己賺瞭錢要接濟他。老人說:“不。我去看墳場,能糊口。我臭瞭,你挨著我也會把你惹臭。”
老信客本來就單人一身,從此再也沒有回村。
年輕信客上路後,一路上都遇到對老信客的問詢。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整整一條路都認識他。流落在外的遊子,年年月月都等著他的腳步聲。現在,他正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裡,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