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的名篇,被選入清代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下面請閱讀學習啦小編帶來的王維《山居秋暝》的內容
王維 《山居秋暝》原文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王維 《山居秋暝》譯文
連日雨後,樹木稀疏的村落裡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而鷗鳥為什麼還要猜疑我呢?
王維 《山居秋暝》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由於傢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瞭隱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的政局變化,他漸漸覺得仕途生活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盡管在李林甫當政時,王維並沒有受到迫害,實際上還升瞭官,但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卻越來越深瞭。王維是個正直而又軟弱、再加上長期接受佛教影響的封建知識分子,他的出路就隻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舊時的園林歸隱這一途瞭。於是,後期的王維就開始瞭亦官亦隱的生活,甚至對於他個人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安史之亂,在他的詩歌裡面也幾乎沒有什麼積極的反映。他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閑,“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念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首詩就是作於王維隱居輞川藍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