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歸嵩山作
王維的《歸嵩山作》是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王維《歸嵩山作》,以供大傢閱讀。
王維《歸嵩山作》原文: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閑。
流水好像對我充滿瞭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王維《歸嵩山作》創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後,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王維《歸嵩山作》鑒賞: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稱“中嶽”,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首聯描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繞著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這裡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時一種安詳閑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閑閑”直接發展而來。這裡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瞭,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