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 折花枝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長相思·折花枝》是明代俞彥所做的一首詞。這首小令從花枝寫到人間的相思。上片寫折花枝、恨花枝,因為花開之日,恰是人去之時,已見婉折。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長相思·折花枝》
作者:俞彥
折花枝,恨花枝,準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長相思·折花枝》註釋:
①選自《明詞綜》。長相思 :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調之稱。又名《憶多嬌》、《雙紅豆》、,《相思令》、《長相思令》、《長思仙》、《山漸青》、《吳山青》、“青山相送迎》、《越山青》等。仄韻調名為《葉落秋窗》。雙調,每段四句,押四平韻,三十六字。
②準擬:打算,約定。
③人共卮(zhi支):指飲酒定婚。卮,古代盛酒器。
④辭:躲避。
⑤絲:絲與“思”諧音,以雙關語既形眉態,又表心緒。
《長相思·折花枝》意思:
折下美麗的花枝,不覺又怨恨起花技,原來打算花開時我們一起賞花共飲,誰知花開後情人一去不返不見蹤影。
害怕相思折磨自己,相思之情卻早愁人,到相思時卻事無辦法擺脫它,心中稍稍平靜眉頭又露幾分。
《長相思·折花枝》鑒賞:
這首詞筆法簡潔細膩,以女子的口吻,寫主人公與情人分別後的相思之情,情極深摯,非至情者莫能道出。寫法上,運用復雜而微妙的感情交織,在對花的愛與恨以及對於相思的怕而又不得不相思的矛盾交織中,體現其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幸福的向往。該詞化用瞭范仲淹《禦街行》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及李清照《一剪梅》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