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 趙嘏
《寒塘》是唐代詩人趙嘏(一說司空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客中秋思。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寒塘》
作者:趙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寒塘》意思:
早上起來,照著池塘裡的水梳妝。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妝完畢之後,他坐在池塘旁邊,看到樹葉漸漸黃而落,秋天來瞭。
想念著傢人,一片思鄉之心如偏偏黃葉飄落,一隻孤雁,飛過樓頂,向南而去。
《寒塘》註釋:
⑴寒塘:秋天的池塘。
⑵曉發(fà):早起弄發。
⑶坐:因。
⑷鄉心:思鄉之心。
⑸度:一解為“飛越”,一解為“飛入”。
《寒塘》鑒賞:
前二句謂早起臨水梳發,因此(“坐”)在塘邊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來,便無深意。這裡兩句句法倒裝,則至少包含三層意思:一是點明時序,深秋是容易觸動離情的季節,與後文“鄉心”關合;二是暗示羈旅困頓,到塘邊梳洗,以水為鏡;三是由句式倒裝形成“梳發見秋”意,令人聯想到“羞將白發照淥水”、“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李白)的名句,這就暗含非但歲華將暮,而人生也進入遲暮。十字三層,言淺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層,點出身在客中。而“鄉心”字面又由次句“見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見有意加“碼”。客子心中蘊積的愁情,因秋一觸即發,化作無邊鄉愁。“無限”二字,頗有分量,決非浮泛之辭。鄉愁已自如許,然而末句還要更加一“碼”:“一雁度南樓”。初看是寫景,意關“見秋”,言外其實有“雁歸人未歸”意。寫人在難堪時又添新的刺激,是絕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韋應物《聞雁》雲:“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就相當於此詩末二句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