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單於臺 張蠙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登單於臺》是唐代詩人張蠙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邊塞風光,表現瞭塞外生活的艱苦和詩人在邊關經歷的真情實感。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登單於臺》
作者:張蠙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於臺。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登單於臺》意思:
春日裡無戰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獨自一個人登上瞭單於臺。
白熾的太陽從大地內部升起,奔騰的黃河從遠天之外湧來。
黃沙翻滾紋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風呼嘯響聲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陰山關隘看個究竟,陰山關隘雖已天亮門戶不開。
《登單於臺》註釋:
⑴單於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軍登臨此臺。
⑵陰關:陰山山脈中的關隘。陰山是漢代防禦句奴的屏障,綿亙今內蒙古自治區,西起河套,東接內興安嶺。
《登單於臺》寫作背景:
張蠙早年曾遊塞外,寫瞭不少邊塞詩。單於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兵登臨此臺。這首詩,描寫邊塞風光,語句渾樸,境界開闊,雖出於晚唐詩人之手,卻很有些“盛唐氣象”。
《登單於臺》鑒賞:
首聯是全詩總領。“春”字和“獨”字,看似出於無心,實則十分著力。春日兵回,邊關平靜無事,乃有登臺覽物之逸興;雖曰春日,下文卻瞭無春色,更顯出塞外的荒涼。獨上高臺,凝思註目,突出詩人超然獨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