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巷伯

《巷伯》是一首怒斥造謠誣陷者的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詩經《巷伯》以供大傢閱讀。
詩經《巷伯》原文: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於畝丘。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詩經《巷伯》譯文:
五彩絲啊色繽紛,織成一張貝紋錦。嚼舌頭的害人精,壞事做絕太過份!
臭嘴一張何其大,好比夜空簸箕星。嚼舌頭的害人精,是誰教你昧良心?
嘁嘁喳喳來又去,一心想把人來坑。勸你說話負點責,不然往後沒人聽。
喳喳嘁嘁去又來,一心造謠又說謊。並非沒人來上當,總有一天要現相。
搗鬼的人竟得逞,受害的人卻瞢騰。蒼天蒼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可憐可憐受害人!
嚼舌頭的害人精,是誰教你昧良心?抓住長舌害人精,丟給荒山豺虎吞。如果豺虎不肯吞,丟到北極喂野人。如果北極也不要,還交老天來嚴懲。
一條小路通楊園,小路越過山坡頂。刑馀之人名孟子,編首歌子為寬心。過往君子慢慢行,請君為我傾耳聽!
詩經《巷伯》鑒賞:
造謠之所以有效,乃在於謠言總是披著一層美麗的外衣。恰如英國思想傢培根所說:“詩人們把謠言描寫成瞭一個怪物。他們形容它的時候,其措辭一部分是美秀而文雅,一部分是嚴肅而深沉的。他們說,你看它有多少羽毛;羽毛下有多少隻眼睛;它有多少條舌頭,多少種聲音;它能豎起多少隻耳朵來!”古人稱造謠誣陷別人為“羅織罪名”,何謂“羅織”,此詩一開始說:“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就是“羅織”二字最形象的說明。花言巧語,織成的這張貝紋的羅錦,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特別是對不長腦殼的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