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就是寫一個遠嫁他鄉的女子訴說她被丈夫遺棄之後的悲憤和痛傷。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詩經《我行其野》,希望對你有用。
詩經《我行其野》原文: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傢。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詩經《我行其野》譯文:
獨自行走郊野,樗樹枝葉婆娑。因為婚姻關系,才來同你生活。你不好好待我,隻好我回鄉國。
獨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因為婚姻關系,日夜與你同在。你不好好待我,回鄉我不再來。
獨自行走郊野,采摘葍草細莖。不念結發妻子,卻把新歡找尋。誠非因為她富,恰是你已變心。
詩經《我行其野》鑒賞:
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倫理傳統,導致瞭在傢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動地位,因而也造就瞭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突出的文學母題——棄婦文學。《我行其野》就是寫一個遠嫁他鄉的女子訴說她被丈夫遺棄之後的悲憤和痛傷。
和《氓》等其他同題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棄前的生活場景所不同的是,《我行其野》的作者更多地表現目前,即此時此刻的情緒。作品開頭,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劇的抒寫安排在一個似乎暗合其孤獨淒涼境況的,生長著樗樹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點明以下所抒寫的,隻是在抒情主人公經歷瞭被遺棄之變故的打擊後,離開傷她心的人,在歸傢途中的心理活動。
此詩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個畫面的重復或再現。它描繪出一個人在點綴著幾棵樗樹的原野上獨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從比例和透視關系上講,無邊的原野、凝滯不動的樹草(蓫、葍)和渺小無助而又孤獨的行人(作者),給讀者的是一種自然界的宏大與人類的渺小、原野的寂靜和人心的焦慮的對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顯其大、愈顯其寧靜安謐,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顯其小、愈顯其躁動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運拋棄進而抗爭無力的悲劇在這裡被放大或具體化瞭。同時,印象的疊加,也引起人們對隱藏於畫面背後之故事的強烈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