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白華
《白華》是《詩經·小雅·魚藻之什》的一篇。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詩經《白華》,希望對你有用。
詩經《白華》原文: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於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鐘於宮,聲聞於外。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有鶖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詩經《白華》譯文:
開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這個人兒遠離去,使我空房守孤獨呀。
天上朵朵白雲飄,甘露普降惠菅茅。怨我命運太艱難,這人無德又無道。
滮水緩緩向北流,灌溉稻子滿地頭。長嘯高歌傷心懷,那個美人讓人憂。
砍那桑枝作柴燒,放入灶堂火焰高。想起那個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宮內敲鐘鐘聲沉,聲音必定外面聞。想起你來心難安,你看見我卻忿忿。
禿騖就在魚梁項,白鶴就在深樹林。想起那個大美人,實在煎熬我的心。
魚梁上面鴛鴦站,嘴巴插在左翅間。這個人兒沒良心,三心二意讓人厭。
扁平石塊來墊腳,踏在上面人不高呀。這個人兒遠離去,使我憂愁病難消呀。
詩經《白華》鑒賞:
《毛詩序》說:“白華,周人刺幽後也。幽王娶申女以為後,又得褒姒而黜申後。故下國化之,以妾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為之作是詩也。”朱熹《詩序辨說》雲:“此事有據,《序》蓋得之。”並認為此為申後自作。這是頗可征信的。從《詩經》保存的眾多棄婦詩可以看出,無論在民間還是在上層,婚姻中的女性都處於極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遺棄的命運就在所難免。《邶風·谷風》、《衛風·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詩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現瞭這樣的史實。當然,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剛從原始父系氏族社會進化而來的階級社會裡,一切舊道德都在社會巨變中接受著考驗,男女地位也是這樣,正如恩格斯在《傢庭、私有制和國傢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樣:“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同時發生的。”正因為如此,《詩經》中的棄婦詩比後代同類題材的詩歌具有更為深沉的心靈震撼力和歷史認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