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大叔於田
《大叔於田》,《詩經·鄭風》第四篇。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分享的詩經《大叔於田》,希望對你有用。
詩經《大叔於田》原文:
叔於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
叔於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禦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
叔於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詩經《大叔於田》譯文:
三哥出發去打獵,駕起大車四馬奔。手拉韁繩如執組,驂馬真似舞翩翩。三哥沖進深草地,四面獵火齊點燃。袒身赤膊鬥猛虎,從容獻到主公前。三哥請勿太輕率,老虎傷人提防嚴。
三哥出發去打獵,駕車四馬毛色黃。服馬馬頭高抬起,驂馬整齊如雁行。三哥沖進深草地,四面獵火燒得旺。三哥射箭箭法準,駕車本領也高強。勒馬止步彎下腰,縱馬奔馳松馬僵。
三哥出發去打獵,駕車四馬雜色毛。服馬齊頭又並進,驂馬如手雙協調。三哥沖進深草地,四面獵火熊熊燒。三哥控馬漸慢行,三哥放箭漸稀少。打開箭筒箭收起,拉過弓袋弓放好。
詩經《大叔於田》鑒賞:
此詩主題,《毛序》謂“刺莊公也”,認為“叔”即莊公之弟共叔段,孔穎達疏雲:“叔負才恃眾,必為亂階,而公不知禁,故刺之。”劉沅《詩經恒解》以為叔段武勇善射,“莊公不能善教之以成其材,又不能善用之以全其才,而使陷於惡,詩人流連詠嘆,惜叔實刺公也”。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又雲:“叔段長於射禦,力能暴虎,為國人所嘆賞,宣揚傳頌。”今人則多認為是贊美獵手之作。
詩的抒情主人公可能是一個女子。她贊美的大約是自己的戀人,一位青年獵手。古人以伯、仲、叔、季作排行,叔本指老三。《鄭風·蘀兮》有“叔兮伯兮,倡(唱)予和女”之句,《鄭風·將仲子》中提到“仲子”,則當時鄭國女子對戀人也可稱“伯”、“仲”、“叔”,大約相當於今日民歌中的“大哥”、“二哥”、“三哥”之類。詩中說這位青年打死虎之後“獻於公所”,可知他是隨從鄭伯去打獵的,然指實為共叔段,似乎並沒有什麼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