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下武
《下武》是《詩經》裡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詩經 下武,以供大傢閱讀。
詩經 下武原文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詩經 下武譯文
周邦後人能繼承,代代都有明君生。三位先王在天庭,武王配天在鎬京。
武王配天在鎬京,追求先祖好德行。配合天命能長保,完成王業可信任。
完成王業可信任,百姓學他做好人。他能永遠行孝道,效法先王遵祖訓。
天下都愛人一個,能擔重任順德行。他能永遠行孝道,繼承王業多光明。
光明磊落後來人,祖宗事業能繼承。千秋萬載把國享,受天福祿永不停。
享受老天賜福多,四方諸侯來朝賀。千秋萬載把國享,哪無賢臣來輔佐!
詩經 下武賞析
《毛詩序》雲:“《下武》,繼文也,武王有聖德,復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鄭箋雲:“繼文王之業而成之。”陳奐《詩毛氏傳疏》補充說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繼之,是之謂繼文。”宋代自呂祖謙、朱熹以後,釋《下武》另有說法,如嚴粲《詩緝》、戴溪《續呂氏傢塾讀詩記》,或以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為下。清代的經學傢解此詩,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戴震《詩經補註》、胡承珙《毛詩後箋》等均堅守毛、鄭之說,而翁方綱《詩附記》、桂馥《札樸》等則贊同宋儒之說。筆者以為,按驗詩歌文本,毛、鄭之說不誤,“不尚武”、“以武為下”雲雲,過於迂遠,不可信。今人陳子展《詩經直展》說:“《下武》,康王即位,諸侯來賀,歌頌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並及康王善繼善述之孝而作。此詩如非史臣之筆,則為賀者之辭。”其說出自陸奎勛《陸堂詩學》。陸氏以《尚書》等經文印證本詩,謂“‘下武維周’,猶《長發》之‘濬哲維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繼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顧命》所雲‘命汝嗣訓,臨君周邦’也;‘繩其祖武’,即所雲‘答揚文武之光訓’也;‘四方來賀’,即《康王誥》所雲‘諸侯皆佈乘黃朱,奉圭兼幣’也;‘不遐有佐’即所雲‘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也”。陳氏以為其所析“以經證經”,“不為無據”。今從陸、陳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