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絲衣

《絲衣》是《詩經》裡面《頌·周頌》中的一首古典詩歌。以下就是小編要與大傢分享的詩經《絲衣》,希望大傢喜歡!
詩經《絲衣》原文: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詩經《絲衣》譯文:
祭服潔白多明秀,戴冠樣式第一流。
從廟堂裡到門內,祭牲用羊又用牛。
大鼎中鼎與小鼎,兕角酒杯彎一頭,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傢都長壽。
詩經《絲衣》鑒賞:
《毛詩序》謂此篇主旨是“繹”。“繹”即“繹祭”,語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猶繹。”周代的祭祀有時進行兩天,首日是正祭,次日即繹祭,也就是《谷梁傳》所說的“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此詩未有“繹祭”字樣,《毛詩序》應是推測;但從詩的內容看,這個推測還是有根據的,所以盡管有人責難,但一般還是為後人所接受。
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絲衣,戴的是爵弁。絲衣一般稱作純衣,《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韐。”鄭玄註:“純衣,絲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儀禮·士冠禮》鄭玄註),與白色的絲衣配合,成為祭祀的專用服飾。《禮記·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絰緇衣。”《毛詩序》可能就是根據這兩句詩而斷定此篇與祭祀有關。“俅俅”毛傳訓為“恭順貌”,而《說文解字》曰:“俅,冠飾貌。”《爾雅》亦曰:“俅俅,服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雲:“上文紑為衣貌,則俅俅宜從《爾雅》、《說文》訓為冠服貌矣。”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為絲衣的修飾語,則二句的“俅俅”與之相應當為弁的修飾語,故訓為冠飾貌,而不訓恭順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