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描寫光明的散文

遲子建,女,1964年2月生於黑龍江省漠河縣。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學校,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遲子建描寫光明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光明在低頭的一瞬》原文:
俄羅斯的教堂,與街頭隨處可見的人物雕像一樣多。雕像多是這個民族歷史中各個階層的偉大人物。大理石、青銅、石膏雕刻著的無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態,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質中如花朵一樣綻放。至於這軀殼裡的靈魂去瞭哪裡,隻有上帝知道瞭。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那幾座著名的東正教堂,並沒有給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為它們太富麗堂皇瞭。五彩壁龕中供奉的聖像無一不是鍍金的,聖經故事的壁畫絢麗得讓人眼暈,支撐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鉤銀,充滿奢華之氣。宗教是樸素的,我總覺得教堂的氛圍與宗教精神有點相悖。
即使這樣,我還是在教堂中領略到瞭俗世中難以感受到的清涼與聖潔之氣。比如安靜地在聖洗盆前排著長隊等待施洗的人,在佈道臺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贊美詩的教士。但是這些感動與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見掃燭油的老婦人相比,就微不足道瞭。
莫斯科的東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環繞的小城——弗拉基米爾,城邊有一座教堂,裡面有俄羅斯大畫師安德烈·魯勃廖夫的壁畫作品。我看過關於這位畫師的傳記電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畫,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教堂裡參觀的人並不多,我仰著脖子,看安德烈·魯勃廖夫留在拱頂的畫作。同樣是畫基督,他的用色是單純的,赭黃占據瞭大部分空間,仿佛又老又舊的夕照在彌漫。人物的形態如刀削般直立,其莊嚴感一覽無餘,是宗教類壁畫中的翹楚。我在心底慨嘆:畢竟是大畫師啊,敢於用單一的色彩、簡約的線條來描繪人物。
透過這些畫作,我看到瞭安德烈·魯勃廖夫故鄉的泥土、樹木、河流、風雨雷電和那一縷縷炊煙,沒有它們的滋養,是不可能有這種深沉樸素的藝術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滿懷感慨低下頭來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畫面所打動瞭:有一位裹著頭巾的老婦人,正在安靜地打掃著凝結在祭壇下面的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