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咸菜慈姑湯
你會不會時常想念自己的故鄉呢?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汪曾祺的《咸菜慈姑湯》。
《咸菜慈姑湯》原文:
下雪天,我們傢就喝咸菜湯,不知是什麼道理。是因為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H,賣菜的出不瞭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隻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瞭,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湯!
咸菜是青菜醃的。我們那裡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盤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醃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凈,晾去水氣,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醃瞭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成,細、嫩、脆、甜,難可比擬。
咸菜湯是咸菜切碎瞭煮成的。到瞭下雪的天氣,咸菜已經醃得很咸瞭,而且已經發酸。咸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咸菜湯裡有時加瞭慈姑片,那就是咸菜慈姑湯。或者叫慈姑咸菜湯,都可以。
我小時候對慈姑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傢鄉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隻有慈姑卻豐收。那一年我吃瞭很多慈姑,而且是不去慈姑的嘴子的,真難吃。
我十九歲離鄉,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慈姑,並不想。前好幾年,春節後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傢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瞭一盤慈姑肉片。沈先生吃瞭兩片慈姑,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認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麼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於慈姑、土豆。
因為久違,我對慈姑有瞭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後有賣慈姑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瞭。傢裡人都不怎麼愛吃。所有的慈姑,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瞭。北方人不識慈姑。我買慈姑,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麼?"
"慈姑。"
"慈姑是什麼?"
這可不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