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國子監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汪曾祺的《國子監》。
《國子監》原文:
但是,一般做官的似乎都對這個差事不大發生興趣。朝廷似乎也知道這種心理,所以,除瞭特殊例外,祭酒不上三年就會遷調。這是為什麼?因為這個差事沒有油水。
查清朝的舊例,祭酒每月的俸銀是一百零五兩,一年一千二百六十兩;外加辦公費每月三兩,一年三十六兩,加在一起,實在不算多。國子監一沒人打官司告狀,二沒有鹽稅河工可以承攬,沒有什麼外快。但是畢竟能夠養住上上下下的堂官皂役的,賴有相當穩定的銀子,這就是每年捐監的手續費。
據朋友老董說,納監的監生除瞭要向吏部交一筆錢,領取一張"護照"外,還需向國子監交錢領"監照"--就是大學畢業證書。照例一張監照,交銀一兩七錢。國子監舊例,積銀二百八十兩,算一個"字",按"千字文"數,有一個字算一個字,平均每年約收入五百字上下。我算瞭算,每年國子監收入的監照銀約有十四萬兩,即每年有八十二三萬不經過入學和考試隻花錢向國傢買證書而取得大學畢業資格--監生的人。原來這是一種比烏鴉還要多的東西!這十四萬兩銀子照國傢的規定是不上繳的,由國子監官吏皂役按份攤分,祭酒每一字分十兩,那麼一年約可收入五千銀子,比他的正薪要多得多。其餘司業以下各有差。據老董說,連他一個"字"也分五錢八分,一年也從這一項上收入二百八九十兩銀子!
老董說,國子監還有許多定例。比如,像他,是典籍廳的刷印匠,管給學生"做卷"--印制作文用的紅格本子,這事包給瞭他,每月例領十三兩銀子。他父親在時還會這宗手藝,到他時則根本沒有學過,隻是到大柵欄口買一刀毛邊紙,拿到琉璃廠找鋪子去印,成本共花三兩,剩下十兩,是他的。所以,老董說,那年頭,手裡的錢花不清--燴鴨條才一吊四百錢一賣!至於那幾位"堂皂",就更不得瞭瞭!單是每科給應考的舉子包"槍手"(這事值得專寫一文),就是一筆大財。那時候,當差的都興喝黃酒,街頭巷尾都是黃酒館,跟茶館似的,就是專為當差的預備著的。所以,像國子監的差事也都是世襲。這是一宗產業,可以賣,也可以頂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