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集讀後感

汪曾祺作為跨越中國現代當代文學兩個時期的作傢,他的文學成就和創作才能在四十年代就初露端倪,但一直到80年代才完全顯現出來,進而引起學者和讀者的關註。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汪曾祺作品集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汪曾祺作品集讀後感一:汪曾祺文集讀後感
這一兩個月來,很多很多我仰慕已久卻絕不能得見的老人會偶然出現在我的夢裡,好奇特,以至於讓我覺得如果沒有幾句話記下我的夢會讓我遺恨。
讀《汪曾祺文集》後,我夢見那位“可愛”的汪曾祺。之所以用“可愛”來形容汪曾祺,是因為他的筆觸裡沒有華麗、沒有異想不到,即便在生活貧困的年月他也能保持那種特有的風度,用一種幾近調侃的調調述說他在抗日戰征時期的西南聯大讀書生涯,每次讀及他大學時代的那些小故事,你會產生錯覺,會誤以為抗日戰爭時期是昆明城在演習娃娃過傢傢,不是嗎?
你看汪曾祺的那些同學,人傢忙裡偷著樂呢——許多許多的男生在跑警報的時候會手拿著女生喜歡的花生、瓜子,在女生的宿舍門口等候,所以跑警報的時期也是他們談戀愛的絕佳時候,所謂的“患難見真情”,於是在這千百次的警報中,有些女生發現隻有一個是真情的,有的女生則發生多個真情實意的男生,當然他們也會在防空洞裡寫對聯、寫詩,好玩吧!但也有不怕死的不跑警報的個例,如一個女生總是趁別人跑警報的時候洗澡,等那些人從防空洞裡出來,人人排隊洗澡時,她卻好逍遙。
還有另一個男生,警報響瞭他也跑,可他不進防空洞,他來回在路上看,看有沒有跑得急跑掉的財物或手飾,當然也偶有所得。當然,汪曾祺書中不僅僅是那些跑警報的人沒有怨言,連十年文革的勞動改造也讓他在文字中淡化瞭哀傷,不信你可以看看他是怎樣寫老舍在一個寒冷的清晨,一個冬日如何被逼無耐投太平湖自盡的。
其實在大學裡就老聽愛好文學的舍友提起汪曾祺,在她的眼睛裡,汪曾祺的書是通俗易懂的,沒有我們所讀的哲學書籍那種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架勢,汪曾祺的人是可愛的,盡管著書立學,可是沒有學者的講究,但是那個時候的我一付除瞭課本其餘都不讀的懶散作風,讓我與汪曾祺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