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魯迅寫雷峰塔的散文

魯迅的文學史思想極為豐富深刻,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熠熠光輝。他創造性地從事瞭文學史的編撰工作,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關於魯迅寫雷峰塔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從崇軒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報副刊》)裡,知道他在輪船上聽到兩個旅客談話,說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為鄉下人迷信那塔磚放在自己的傢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兇化吉,於是這個也挖,那個也挖,挖之久久,便倒瞭。一個旅客並且再三嘆息道:西湖十景這可缺瞭呵!
這消息,可又使我有點暢快瞭,雖然明知道幸災樂禍,不象一個紳士,但本來不是紳士的,也沒有法子來裝潢。
我們中國的許多人,——我在此特別整重聲明:並不包括四萬萬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種“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來的時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鐘”、“古池好水”之類。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經侵入血管,流佈全身,其勢力早不在“!”形驚嘆亡國病菌③之下瞭。點心有十樣錦,菜有十碗,音樂有十番④,閻羅有十殿,藥有十全大補,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連人的劣跡或罪狀,宣佈起來也大抵是十條,仿佛犯瞭九條的時候總不肯歇手。現在西湖十景可缺瞭呵!“凡為天下國傢有九經”⑤,九經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卻頗不習見,所以正是對於十景病的一個針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種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愛的老病,忽而跑掉瞭十分之一瞭。
但仍有悲哀在裡面。
其實,這一種勢所必至的破壞,也還是徒然的,暢快不過是無聊的自欺。雅人和信士和傳統大傢,定要苦心孤詣巧語花言地再來補足瞭十景而後已。
無破壞即無新建設,大致是的;但有破壞卻未必即有新建設。盧梭、斯諦納爾、尼采、托爾斯泰、伊孛生等輩,若用勃蘭兌斯的話來說,乃是“軌道破壞者”。其實他們不單是破壞,而且是掃除,是大呼猛進,將礙腳的舊軌道不論整條或碎片,一掃而空,並非想挖一塊廢鐵古磚挾回傢去,預備賣給舊貨店。中國很少這一類人,即使有之,也會被大眾的唾沫掩死。孔丘先生確是偉大,生在巫鬼勢力如此旺盛的時代,偏不肯隨俗談鬼神;但可惜太聰明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隻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兩個“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時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裡的反對來。他肯對子路賭咒,卻不肯對鬼神宣戰,因為一宣戰就不和平,易犯罵人——雖然不過罵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論》⑦(見一月份《晨報副鐫》)作傢TY先生似的好人,會替鬼神來奚落他道:為名乎?罵人不能得名。為利乎?罵人不能得利。想引誘女人乎?又不能將蚩尤的臉子印在文章上。何樂而為之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