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寫前言的散文

朱自清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朱自清寫前言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前言》原文:
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以五四時期的成就為最高,影響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又是這一時期實績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為散文大傢,他的名字永遠和中國現代散文的歷史寫在一起。
魯迅曾說:“五四”時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機》)的確,五四時期文學的諸門類中,散文的成就最為突出。朱自清在《論現代中國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評價瞭散文的成就,他說:最發達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來風起雲湧的種種刊物,都有意無意地發表瞭許多散文,近一年這種刊物更多。......小品散文,於是乎極一時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說: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展,確是絢爛極瞭。在這極一時之盛絢爛極瞭的散文百花園裡,有周作人的雋永,俞平伯的綿密,徐志摩的艷麗,冰心的飄逸,而朱自清先生則以其真摯清幽的神態屹立於五四散文之林(鐘敬文《柳花集》,群眾圖書公司1929年初版),他的散文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瞭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樹立瞭白話美文的模范。
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傢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傢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瞭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