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郭沫若

《靜夜》選自郭沫若第二部詩集《星空》。這首詩寫得寧靜、典雅,遣詞造句和詩行的組織,都富有古典詩詞的風味。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靜夜郭沫若資料,希望大傢喜歡。
靜夜原文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
漏出瞭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靜夜詩歌解讀
這首小詩共兩節。
第一節,寫人間的月色和晚景。這是詩人站在地上寫景。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籠罩著村外的那一片松樹;天上團團白雲之間,隱隱約約露出瞭幾顆星星。短短四句,描繪瞭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把人帶進一個超現實的夢的世界。這為詩人下面展開聯想營造瞭氛圍。
第二節,寫海底的神人鮫人的故事。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瞭一個淒婉的故事。詩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條海霧蒙蒙的天河,由這令古今多少人引發無窮聯想的天河,詩人又想到瞭傳說故事。可詩人這一次所寫的不再是牛郎織女,而是傳說中的鮫人。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能傢喻戶曉,鮫人流珠的傳說人們也許就比較陌生。面對茫茫的天河,詩人並不能真正看見什麼,隻是憑想像,猜測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是一個非常淒美的場面。在這 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想到岸邊的鮫人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深思。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在這樣淒清的月色之下,化作瞭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
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時期,其中包含瞭個人對於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於祖國、傢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歌寫得清幽、典雅,靜謐,有著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