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文學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後改沫若,號鼎堂;四川樂山人。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郭沫若的文學作品,希望大傢喜歡。
郭沫若的文學作品一:路畔的薔薇
清晨往松林裡去散步。我在林蔭路畔發見瞭一束被人遣棄瞭的薔薇。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艷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朵是病黃的象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我把薔薇拾在手裡瞭。
青翠的葉上已經凝集著細密的露珠,這顯然是昨夜被人遣棄瞭的。
這是可憐的少女受瞭薄幸的男子的欺紿?還是不幸的青年受瞭瘋狂的婦人的玩弄呢?昨晚上甜蜜的私語,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薔薇拿到傢裡來瞭,我想找個花瓶來供養它。
花瓶我沒有,我在一隻墻角上尋著瞭一個斷瞭頸子的盛酒的土瓶。
─—薔薇喲,我雖然不能供養你以春酒,但我要供養你以清潔的流泉,清潔的素心。你在這破土瓶中雖然不免要淒淒寂寂地飄零,但比遣棄在路旁被人踐踏瞭的好吧?
郭沫若的文學作品二:陽春別
1924年6月10日午前10時。
上海三菱公司碼頭,n郵船公司的二層樓上。
電話聲、電鈴聲、打字機聲、鋼筆在紙上賽跑聲,不間斷地,在奏著近代文明的進行曲。栗鼠的眼睛眼睛眼睛,毛蟲痙攣著的顏面筋肉,……隨著這進行曲的樂聲,不斷地躍進,躍進,躍進。空氣是沸騰著的,紅頭巡捕、西洋婦人、玉蘭玉蘭水的香氣、衣縫下露出的日本婦人的肥白的腳脛……人是沸水中浮遊著的水滴。
在買三等船票的櫃臺外面站著一位臉色蒼白的青年,頭發是亂蓬蓬的,穿著一件俄國式的“魯白西袈”①,側著身子在櫃臺上填寫買票的願書。他寫出的名字是王凱雲,要乘上海丸到日本長崎去的。
①作者原註:一種向左邊開襟的俄國常用的短裝。
青年寫好瞭,抬起頭來看著旁邊賣頭等票的地方站著一個西洋人,攜著個五歲光景的兒子。西洋人有五十歲的光景,蓄著長長的頭發,梳著“沃爾白克”②,蓄著山羊胡子,一眼看來便曉得他是美術傢,而且是法蘭西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