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 遠和近

《遠與近》是顧城的名篇。下面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顧城的《遠和近》。
顧城《遠和近》原文:
心愛的白紙
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讓它們從今天消失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
顧城《遠和近》賞析推薦一:
《遠與近》是顧城的名篇,它像是塊水晶,小巧精致,又包含瞭無限的光與影的內容。品讀過後,滿懷的感動,在可說與不可說之間。
《遠與近》隻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覺得);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五個字,闡述瞭一種美妙的、長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對生命存在的評價,對人的評價,揭示瞭人和人之間的隔膜、猜疑和戒備。(《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朱棟霖等編)老師也說“引發瞭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存在與虛無,人類與自然的兩難選擇。”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人與人之間有瞭隔膜和猜忌,就隻能側目不敢正視瞭;物質是你、我、雲,精神就是你對雲的關註和“我”對你的深情;物質的距離客觀存在,心靈的距離無法定義,無法衡量;“我”是真實的,雲是飄忽的,真實的你和真實的“我”離得很遠,卻和飄忽的雲離得很近,這豈不是人類距離造成的永恒的困惑;自然和人類,自然是原生態的,絲毫不懂虛偽和設陷,人類卻在很久以前就給自己配備瞭面具和武器,結果,人類隻能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短暫虛弱的寧靜。
不過,對於本詩,我還有一種理解,顧城寫《遠與近》,視角的落點不僅在人文終極關懷,也在自我纖細情感的抒發。詩作本身好似一位靦腆大男孩的心靈獨白。他愛慕一位女子,但羞於向她表白,甚至連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隻能趁女孩的目光轉向別處時偷偷地望上一眼,並為他“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小舉動竊喜瞭一把。在目不轉睛如饑似渴的觀望中,他悲哀地發現自己是那麼怯懦,那麼無助,那麼自卑,愛情的熱焰沒能燃燒他內心的羞澀,他不敢讓目光泄露他內心的焦灼心思。“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那麼幽怨又那麼平淡,那麼深情又那麼淡漠,那麼焦急又那麼彷徨,字裡行間飽含著濡潤的氣息,濕潤我們的情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