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季羨林散文的創作觀念和散文本身都具有瞭別具一格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才是季羨林先生散文的真正價值和魅力所在。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一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感慨,學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麼是人生?也許哲學傢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實生活太遠。而《季羨林談人生》卻不同,季羨林結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談對人生的感悟,話語中正平和,人人皆懂,卻又時時讓你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頭渙然冰釋”。讀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讓你靜靜的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而美好。
作者開篇便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隻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裡的哲學傢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仔細思索:你為什麼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當然自殺除外,但人不能老處在被動和糊裡糊塗之中,應該有所作為。季羨林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明白瞭這一點,就會懂得如何尋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許不平凡些。隻有這樣,才能肩負起對社會、對他人、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才能像個“人樣”地活出生活質量來。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作者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虛懷若谷、謙虛做人的態度。盡管人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要食人間煙火,都會有人情煩惱,都逃不脫“生、老、病、死”,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最重要的是采取一個怎樣的生活態度。有時生活就像參禪領悟,隻有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在書中,先生對人生的“世態炎涼”、“走運與倒黴”、“緣分與命運”進行瞭鞭辟入裡的解析,讓我們對做人與處事、遷就與適應、成功、毀譽、壓力等都有瞭更深的理解,更可領悟到另一思維方式,另一種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