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老貓讀後感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其一生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圖書館在季羨林學術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季羨林老貓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季羨林老貓讀後感一
讀季羨林先生《老貓》有感
今天,我讀瞭《季羨林文集》中的一篇散文《老貓》,它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老貓》這篇散文講述瞭季老在北園裡養的四隻貓:虎子、兩隻叫咪咪的貓,一隻波斯貓,季老和它們之間發生瞭許多生動的故事。這些貓隨著年齡的增大,都陸續“歸山”瞭,“歸山”就是指貓在年老即將要死之時,會自動離開主人傢,找到一個無人知道的角落裡,比如山洞裡、樹叢中,石縫裡悄悄地躺下死去,這種歸隱般的死亡方式就叫做“歸山”。
季老很贊賞貓的這種死亡方法,他覺得貓不讓主人看到死屍,不讓主人難過和心煩的死亡方式很值得學習和效仿。季老在這篇文章裡,也明確表示不願意因為自己的死亡而影響其他親朋好友的正常工作,以至於“攪亂”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他在散文《老貓》中寫道:“一個人早死幾個小時,或晚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沒關系,不會影響地球的轉動,社會的前進。”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有著深深的平民情懷的偉大學者。他雖然當過北京大學的副校長,但是卻一點架子也沒有,他不希望在自己死後有那麼多人為他送行,而希望像貓一樣悄無聲息地死去,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北京大學的靈堂裡,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他送行,參加葬禮的多達3500人,靈堂外排的隊伍向外延伸至一百米以外,追悼會將一直開到7月17號才結束,這是因為他畢竟太有名瞭,即使他很想向貓學習那種歸隱的死亡方式,也不大可能瞭。
看到季羨林老爺爺對國傢貢獻如此大,而從不驕傲,我不禁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季羨林老貓讀後感二
動物可以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一遍又一遍讀著季羨林先生寫的《老貓》這篇散文,我深深地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產生的深厚的感情所震撼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