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作品讀後感
張小嫻,香港當今著名女作傢,時尚流行雜志《AMY》的總編輯,同時還兼任全球華人女性網站主持人。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張小嫻作品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張小嫻作品讀後感一:讀張小嫻散文集有感
認識張小嫻的作品,是在我聽到她的散文集(永不永不說再見)的有聲讀物以後。張小嫻是個很有才情的女人,對待感情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她的每一篇散文,都透過一個故事,反應出一種感情的態度和心境。感覺她的作品很適合女人去閱讀,無論是情感還是婚姻,都會給你一些心的啟示。幫你看清楚很多東西,找到適合自己該走的路。下面我就和大傢分享一篇張小嫻的散文集裡面文章,希望和我一樣認同這篇文章的人,能發表自己的感想,和我一起交流探討。
與柴門文對話
我問柴門文對愛情的看法。她說她現在對兒女的愛更深。對丈夫的愛,是一種感情。因此,她今後的創作,重點都會放在傢庭。
寫瞭許多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的女作傢,最後卻告訴我們,愛情終於會消逝。一個女人最後的依歸,是傢庭、是兒女。多麼璀璨的愛,多麼激蕩心靈的情,我們流過的眼淚,傷痛的回憶,刻骨銘心的對話,情人的體溫,都像是聽來的故事,隨風逝去。
然後,男人和女人,實實在在地生活,養兒育女,積谷防饑。誰會一直戀愛到六十歲?堅持下去的人,是太蒼茫,還是有遺憾?
柴門文說,回歸傢庭是女人的天性,至少,那是日本女人的天性。但曾幾何時,我們執迷地追求愛情,以為女人最善於愛?
戀愛最終的渴望是婚姻,誰知有瞭婚姻之後,女人卻變成他兒女的母親,丈夫變成生活的夥伴。
女人不會再在異國的地鐵上,眼淚看著這個男人;不會再跟他在雪地上追逐。不會再期待他的電話,當電話響起的時候,又遲遲不肯去接聽。
來日歲月,是否太早令人唏噓?
原來我們最大的情敵,不是第三者,而是歲月。
有沒有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呢,是啊,我們最大的情敵不是第三者,而是歲月。所有從戀愛步入婚姻,又成為媽媽的女人,應該會有類似的想法吧。我們的世界,以前隻有自己深愛的那個男人,當有瞭孩子以後,更多的重心就放到瞭孩子的身上,老公就成瞭一起生活的夥伴。其實這不是感情變瞭,而是感情的升華吧,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卻是兩個傢庭的事情,而孩子又是兩個人的責任,所以雖然重心不同瞭,但我相信愛依然在,隻是融入瞭更多親情的成分在裡面,讓彼此真正變成對方世界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這樣理解,是不是也就不覺得像文章中感慨的那般悲觀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