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張愛玲描寫造人的散文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關於張愛玲描寫造人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造人》原文:
我一向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為"後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裡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瞭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瞭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幹幹凈凈,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瞭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瞭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麼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制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致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制造瞭一個人,然後半饑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於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瞭,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境就是於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註定瞭。
當然哪,環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成瞭克已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傢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隻是獸性的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並不在此。人之所以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或者會被認為過於理智化,過於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倒是比較"人性"的,因為是對於獸性的善的標準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