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說集讀後感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作傢。她成名於20世紀40年代初淪陷的上海。她的小說主題永遠是悲觀的,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一個個悲涼的傳奇,她又以洞悉一切的心靈來訴說人性的弱點,人性的悲哀。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張愛玲小說集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張愛玲小說集讀後感篇1
最近因為沒有電視看瞭,又把張愛玲的小說拿出來溫習瞭一遍。
不可否認,小說都來源於生活,哪個時代的作者寫出的小說反應哪個時代的社會現實。張愛玲也不例外,她肯定寫不出現在的摩登社會發生的故事,並且她也很少寫那個時代的地層貧民的生活狀態,因為她自己生活的社會階層在那個時代算是上層社會瞭。所以她小說裡的人物都是小資女人。
重新看瞭一遍"十八春",感覺真好,在我所知道的范疇裡,張愛玲應該沒怎麼正兒八經的談過戀愛,可是她怎麼竟這麼瞭解戀愛中的人的心裡呢!曼禎和世鈞交往的一些場景,看瞭,都讓人感覺心裡很溫暖。還有別的文章裡的一些人情事故,如果不知道張的人,肯定會想像著她應該很擅場與交往的人。想事情入木三分。可是實際的張呢,這是我特別要想說明的自己見解的地方。實際的張,應該算是很單純,貌似冷漠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天真的心。與一般女孩子一樣,喜歡華而不實的愛情。胡蘭成,看過他照片,可以說是風度翩翩,可是具體怎樣的人呢,大傢也許都瞭解一二。以張這麼理性的人(看她的小說說她理性,其實她也犯最低級的錯誤),不應該把自己寄托給這樣的人,可是呢,他害她真的很深。張是個真實的人,說自己很自私的一個人,但同時她又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瞭她的負責,對賴雅的多年癱瘓悉心照顧,不離不棄。試想,多少愛的死去活來的夫妻因為一方的病體或者僅僅是因為厭倦而無情拋棄。
張僅僅因為她的小說征服我們嗎,她的人格難道不同樣值得我們敬佩嗎。
張愛玲小說集讀後感篇2
我挺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的,但是有時候感覺人物的性格非常難揣測。
她的成名小說好像是《傾城之戀》,但是我更喜歡《第一爐香》。其實兩篇都寫的是一個題材,大背景也差不多,人物背景和境遇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