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蠱林清玄文章

林清玄是當代臺灣新生代散文作傢,因創作大量與佛學有關的散文而馳名海內外華文圈。你看過他的經典作品《白玉蠱》嗎?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林清玄文章白玉蠱和他其他的作品,希望大傢喜歡。
林清玄文章篇1:白玉蠱
在所有的蔬菜裡,苦瓜是最美的。
苦瓜外表的美是難以形容的,它晶潤透明,在陽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連它長卵形的疣狀突起部分也長得那麼細致,觸摸起來清涼滑潤,也是玉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寫實性玉雕的代表之作,歷來隻看到它的雕工之細、寫實之美,我覺得最動人的是雕這件作品的無名藝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結合,確實是一個驚人的靈感。
比較起來,雖然“翠玉白菜”的聲名遠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認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於玉的質地。
苦瓜俗稱“錦荔枝”、“癩葡萄”,白玉苦瓜表現瞭形象的美,但是我覺得它還不能完全表現苦瓜的內容,以及苦瓜的味覺。苦瓜切開也是美的,它的內部和種子是鮮紅色,像是有生命流動的鮮血。有一次我把切開的苦瓜擺在白瓷的盤子裡,紅白相映,幾乎是畫筆所無法表達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涼意,那也隻是一種感覺而已。
不管苦瓜有多麼美麗,它還是用來吃的。我年幼的時候最怕吃苦瓜,因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著的中藥,總覺得好好的鮮美蔬菜不吃,為何一定要吃那麼苦的瓜。偏偏傢裡就種著幾株苦瓜,有時抗議無效,常被媽媽通告苦著臉吃苦瓜,說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實是因為傢中的苦瓜生產過剩。
嗜吃苦瓜還是這幾年的事,也許是年紀大,經歷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為苦瞭;也許是苦瓜的美,讓我在吃的時候忘卻瞭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發現苦瓜的苦不是澀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種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懷想起少年時代惆悵的往事,苦樂相雜,難以析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