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文章以佛學智慧為底蘊 ,取得瞭氣定神清的美學效果 ,形成瞭美與智慧的較好結合。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有關林清玄的文章,希望大傢喜歡。
有關林清玄的文章篇1:土生芭樂
近幾年,泰國芭樂在臺灣栽植成功,土生的芭樂就愈來愈少見。
幾乎是臺灣水果的宿命,泰國芭樂很快就生產過剩,市場裡一個芭樂賣五元,黃昏的時候賣到兩個五元。對於喜歡吃芭樂的人真是好消息,但想到農人時,吃著芭樂也會有一些心酸。
我有一位嗜吃芭樂的朋友,但是對泰國芭樂很鄙夷,說是:“太好吃瞭,一點也沒有芭樂的味道。”因此,在泰國芭樂一個五元的時候,他寧可花一個二十元的價錢,去買又澀又酸、皮薄多子的士生芭樂。
泰國種的芭樂是很味美的,我覺得。可惜無法說服他來吃這種又脆又酣、皮厚少子的品種。
有一天,我切瞭一盤泰國芭樂請朋友,請他放棄一切成見和預設的立場,假裝是一個沒有吃過芭樂的人,公平地品嘗泰國芭樂的滋味。
吃完瞭一盤芭樂,他說:“人的成見真是要命的東西!”
有關林清玄的文章篇2:學插花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訴我,那看起來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實隻是一種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煉,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入的潛力。
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隻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
朋友的話給我不小的啟示,原來插花也是“絕地逢生”的事。凡是絕地逢生就如懸崖斷壁上的蘭花,或污泥穢地清放的蓮花,或是漠漠黃沙裡艷紅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禪的精神。什麼事到瞭最高、最絕、最驚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禪意瞭。